如何看待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?

柏文喜
奇瑞汽车港股IPO:全球化车企的资本突围与价值重估
2025年2月28日,中国汽车工业史迎来标志性事件: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,冲刺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IPO之一。这家成立28年、全球累计销量逾1300万辆的车企,历经四次IPO折戟后,终于迎来资本市场的破局时刻。其上市不仅填补中国大型车企资本版图的最后缺口,更在新能源转型与全球化竞争的双重浪潮下,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价值重估提供了全新坐标系。
一、二十年长跑:从股权纠葛到资本觉醒
奇瑞的上市之路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“活历史”。2004年首次尝试借壳上市,因与上汽集团的股权纠葛被迫中止;2011年因关联交易争议搁浅;2016年、2019年两次冲击A股,又因政策限制与战投资金问题告终。这些挫折背后,折射出中国车企从粗放扩张到规范治理的转型阵痛。
转机出现在2024年:全年销量260.39万辆(同比增38.4%)、营收1821.54亿元、净利润113.12亿元的三项核心数据,为其扫清财务障碍。更关键的是,**44%的海外销量占比**与**超50%的海外利润贡献**,构建起差异化的资本叙事。选择港股而非A股,既规避了境内市场对盈利连续性的严苛要求,更瞄准国际资本对全球化标的的青睐。若按市场预期的千亿估值计算,奇瑞上市后将直逼比亚迪、长城等头部车企,重塑行业估值体系。
二、双轮驱动:技术沉淀与全球化的化学反应
奇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“技术长板+全球化深耕”的双引擎模式,这在资本故事中形成独特张力。
1. 技术基因:从燃油时代到固态电池
作为“技术宅”车企,奇瑞的研发投入占比常年超6%(2022-2024年累计168.63亿元)。其燃油车时代以热效率45%的混动发动机跻身全球第一梯队;新能源领域则采取“混动过渡+固态电池突破”的差异化路径:2024年混动车占比超70%,同时计划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。尽管该技术商业化存疑(宁德时代评估成熟度仅“4/9”),但这一布局彰显其抢占技术制高点的野心。
2. 全球化:从贸易出海到生态输出
奇瑞的全球化战略呈现三大特征:
- 市场纵深:覆盖110余国,在俄罗斯、巴西等地建厂,海外用户超450万;
- 利润质量:海外毛利率超20%(国内仅10%-15%),高端车型星途、捷途对标大众丰田;
- 本土化深度:海外研发团队占比30%,俄罗斯市场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%。
这种“在地化运营+技术溢价”模式,使其避开国内价格战红海,2024年海外销量114.46万辆(占总量44%),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出口冠军。
三、资本赋能下的转型命题
上市募资的三大投向——新能源研发、智驾升级、海外产能——直指奇瑞的未来挑战:
1. 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性
尽管2024年新能源销量激增232.7%至58.36万辆,但收入占比仅16%,且依赖低端车型。对比比亚迪(新能源占比超80%)、蔚来(高端纯电聚焦),奇瑞需加速E0X电动平台落地,提升800V高压系统渗透率,方能在2025-2030年电动化决战中立足。
2. 品牌价值重构
“奇瑞奇瑞,修车排队”的刻板印象尚未完全消除,国内中高端市场认可度偏低。需通过星途、智界系列强化科技标签,并借海外口碑反哺本土形象。上市后的透明化治理,亦有助于扭转“地方国企”认知。
3. 全球化风险对冲
欧盟反补贴调查、拉美汇率波动等风险,要求奇瑞优化全球供应链。巴西工厂扩建与中东KD项目,正推动其从“贸易出海”向“生态出海”升级。
四、资本市场的双刃剑:期待与隐忧
奇瑞IPO虽受热捧,但隐忧不容忽视:
- 财务策略争议:58.1%的资产负债率(2024年)低于同行,流动比率82.5%显保守,或影响新能源投入力度;
- 股权结构挑战:芜湖国资委(40.11%)与立讯精密(15.67%)主导的股权模式,对比新势力互联网基因,可能削弱智能化叙事;
- 估值逻辑重构:传统PE估值能否兼容“全球力系数”(海外营收质量、抗风险能力)仍是未知数。
五、中国汽车价值重估的新范式
奇瑞IPO的深层意义,在于为行业提供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评估新尺度:
- 从规模到质量:资本市场更看重可持续利润结构,奇瑞的海外高毛利模式具标杆意义;
- 从本土到全球:多元市场覆盖能力正成为估值权重;
- 从电动化单一路径到技术多元化:混动与燃油车占奇瑞90%收入,证明过渡期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价值。
结语:上市不是终章,而是新叙事起点
当奇瑞叩响港交所大门,其承载的已不仅是28年造车史的资本兑现,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“市场换技术”到“技术输出全球”的范式革命。未来的真正考验在于:能否将资本势能转化为固态电池“换道超车”、智驾系统差异化突破、海外品牌文化认同的构建。唯有如此,这场跨越20年的资本长跑,才能从“补齐拼图”升华为“定义规则”的产业进化。

布吉路
这已经不是奇瑞第一次闯关IPO了。2004年和2016年两次借壳失败,2011年因关联交易而搁浅,2019年是因为战略投资者资金问题又按下暂停键。总体而言,这几次失败既有内部股权结构、业绩、关联交易等问题,也有外部市场环境、资金链等挑战。这次奇瑞应该能顺利上市了,现在汽车行业的估值还不错,小米因为汽车的加持,股价飙升。而比亚迪的表现,也一直都很不错。
这几年,奇瑞在网络上的声量并不大,不像其他车企整天喜欢标榜“遥遥领先”,碾压这个,超越那个的,它是一家踏实做业务的公司,此外,奇瑞海外市场销量占总销量接近50%,海外的利润占比超过一半,在"走出去"方面,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从这个角度看,它已经是一个很“全球化”的车企了。这一点,在出海浪潮下,恰恰是其他车企需要学习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