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果我们看看从2024年9月开始到现在的上证指数日线图,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那就是有非常多的缺口,2024年主要是上升缺口,近期主要是下跌缺口。有很多技术分析者相信一句俗话:缺口必补。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次上证指数会不会遵循这个“俗话”呢?
按照我们的分析习惯,先上历史数据,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。根据2008年至2024年的数据,上证指数一共出现了180个上涨缺口,其中96%的缺口已经回补,但仍然有11个缺口没有回补(主要集中在2019年之后)。这当中还包含了2024年十一前后的新缺口,这说明多数缺口将回补,但并不绝对。这么看来,就上证指数而言,“缺口必补”虽然不绝对,但概率这么高,已经可以算作规律了。
当然为了万无一失,还是要精益求精。咱们再仔细分析剩下的那4%是怎么回事。有的技术分析教材上说突破性缺口,多半不回补。最近十年的数据显示,大约38%的突破性缺口没有回补,例如2019年年初的缺口(2500点附近)。而初始性缺口,即一次大牛市开始时的缺口,基本不会回补,比如2005年12月至2007年10月大牛市初期的缺口,至今没有回补,大概永远都不会回补了。
突破性缺口怎么判断呢?突破性缺口通常伴随重大政策或基本面变化,例如2019年政策驱动的跳空缺口,2024年十一前后的政策驱动缺口。
而初始性缺口的判断稍微难一些。如果之前股市已经下跌了三四年,已经长期盘整,成交量很小,人气极其低迷,但资金供应充足。这时候如果出现上涨缺口,那就可能是大牛市的初始缺口,可以放心买入。即便真回补了,也不用担心。
这样缺口回补的理论就基本完整了,但使用起来还有一些问题。比如有的缺口是回补了,但是过了好几年才回补的。如果我们傻乎乎地等着回补再买入,那就会备受煎熬。根据历史数据来看,90%的缺口在三个月内完成回补。但有的时间就长了,例如2014年年底的缺口在2018年才回补。
这样就需要我们根据基本面来进行分析,这些缺口到底是会很快回补,还是要等好几年才回补,甚至永远不会回补?根据历史资料分析,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:如果基本面好,资金供应充足,那么上涨缺口就很难在短期回补,下跌缺口正相反;而如果基本面不好,资金匮乏,那么上涨缺口就很容易短期回补,而下跌缺口则相反。
从缺口理论来说,这些缺口一般是普通缺口,基本上是由短期情绪或资金流动引发,回补概率高,比如2020年2月因为新冠疫情出现的缺口在10个交易日内即被回补。而突破性缺口则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回补,甚至永远不回补。不过也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分析方法,那就是日缺口容易回补,而周缺口比较难回补。
我们搞明白了缺口理论的使用方法,那么来看一下近期的缺口。截至2025年4月25日,上证指数依然有多个未补缺口,包括2019年、2020年及2024年的缺口。根据我们以上的理论分析,再结合最近的国内外经济形势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如果央行不降息,那么大部分缺口都会回补。
注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(财富中文网)